聯系人:舒工
手機:13726017833
qq:64407753
地址:廣東省中山市三鄉(xiāng)鎮(zhèn)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9-28 18:10:34
當前正處于開學季
家長要為孩子交各種費用
這時候騙子盯上了各種班級群
家長一定要擦亮眼睛
因為假“班主任”
可能就潛伏在你的身邊
如果“班主任”突然在班級群里發(fā)言
要求所有家長發(fā)紅包、掃二維碼繳款
請務必當心
微信群、QQ群現已成為老師和家長溝通的主要場地,不法分子也乘機而入,冒充老師詐騙家長的手法再次升級……近日,河南省義馬市某小學家長微信群里就混進了一名詐騙分子,好在被一警察家長當場識破。
9月14日晚9點39分,在我市某小學家長微信群里,突然出現了第二個班主任,這位“班主任”發(fā)布了一份以假亂真的學校通知,要求每位家長以發(fā)紅包備注名字的方式上交學習資料費共計394元。只是這位“假班主任”萬萬沒想到,群里的學生家長中“藏”著真警察。不到一分鐘的時間,騙術被揭穿,家長群里上演了一幕“教科書式”反詐行動。
當時正值夜間打算入睡,張警官看到班級群里“班主任”發(fā)布的通知,正疑惑此次付款的金額與方式,看到群里有家長@“真班主任”進行詢問,“真班主任”回復“我沒有發(fā)啊,大家要上當了”,但是很快班主任的回復被“假班主任”接連發(fā)出的收費通知給“沖頂”。
出于職業(yè)敏感度,張警官感覺事情不對勁,遂立刻點開騙子頭像,發(fā)現此人和真班主任并不是同一人。她立刻第一時間在群內回復“騙子”、“大家別上當”、“改的老師的頭像”。狡猾的騙子猖狂地繼續(xù)發(fā)布收費通知,甚至@家長回復詢問,試圖通過刷屏的方式將民警的提醒淹沒在眾多的消息中。擔心有家長看不到自己的提醒,不明所以進行轉賬,張警官立刻刷屏“我是義馬市公安局民警,請立刻停止你的行為”、“我是義馬市公安局民警,請立刻停止你的行為”,“真班主任”也不停的在群里呼吁“真是騙子,大家不要相信”。再狡猾的行為也抵不住正能量的強大攻勢,騙子見勢不妙,立刻退群。至此,整個班級無一人轉賬。
事后,班主任立刻將該情況匯報至學校,張警官也同時將該情況發(fā)至單位工作群,向局反詐中心進行匯報。當夜,全體民警立刻啟動緊急預警,通過民警分包的社區(qū)反詐微信群將次情況通報至各社區(qū)、各學校,以最快的速度將此詐騙行為宣傳至每一位群眾。早一分預警,早一刻挽救,就能早一秒將騙子扼殺在萌芽狀態(tài)。
詐騙套路分析
1、潛伏進群
騙子一般通過清理僵尸粉、查快遞等方式,誘騙微信用戶掃描實際是電腦版登錄的二維碼,在確認登錄后,便完成了對微信的控制,獲取到“家長群”等信息,便潛伏進群。
2、暗中觀察,進行偽裝
偽裝進群后,騙子會暗中觀察,不僅精確分辨出哪個是“班主任”,更是掌握老師的活動規(guī)律,為下步詐騙找出“時間差”。
3、發(fā)布收費消息,完成詐騙
利用老師上課或是批改作業(yè)時不接觸手機的“黃金時間”,騙子便立即實施詐騙,用提前克隆好的“班主任”信息,發(fā)布各類“繳費”信息,此時,群里便會出現兩個一模一樣的“班主任”。
警方提醒
一、作為家長,不要隨意泄露群號和二維碼,保存好老師電話。如遇有人在群內收費或私信要求收費,應保持警惕,切勿輕信,及時通過電話與老師核實,不可盲目轉賬付款。
二、作為班主任,要積極檢查自己所在班級群、家長群,核實所有成員身份,嚴格落實實名制度,對身份存疑的盡快踢出群。將QQ群、微信群設置為“審核通過后方可入群”,加群方式設置為“需要身份認證”,關閉“允許被搜索”。
三、作為學校,要在校內設立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專欄,提升全校師生及家長的防騙意識,防止此類案件發(fā)生。
遇到班級群有要求收費的情況
家長先不要急著繳費轉賬
寧可多等一會兒
也不要讓騙子有可乘之機
掃一掃加好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