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(lián)系人:舒工
手機:13726017833
qq:64407753
地址:廣東省中山市三鄉(xiāng)鎮(zhèn)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9-27 19:26:27
前段時間,我參加一個很大的媒體平臺直播連麥活動,和幾個教育大V探討孩子教育問題。
剛開始很祥和,大家(包括我)都很擁護雙減,都很贊成在周末的時候多帶孩子逛逛公園、爬爬山,或者學學琴棋書畫等非學科類的技能。
但后來,在談到雙減政策下,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語數(shù)外學習的時候,以及如何看待中考分流的時候,我們產(chǎn)生了嚴重的分歧。
我堅持父母對語數(shù)外學習的重視一點都不能少,雙減只是減掉了一些機械重復的、對孩子學習幫助不太大的作業(yè),并防止家長報過多的校外培訓班,讓孩子疲于奔命,這個初心是好的,我是非常認可的。但這不代表語數(shù)外學科學習的重要性就降低了――中考分流的壓力,可一點都沒有少!
我說:家長應該盡自己所能,把孩子送進高中!
這時,幾個教育大V紛紛在勸父母要放輕松:
“孩子不一定要上高中,才能有美好的未來。現(xiàn)在有很多職業(yè)是我們之前想都想不到的,以后職業(yè)會越來越多元化,語數(shù)外不好的孩子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(yè),工作和生活并不會比上高中、上大學的那些孩子差……”
“真的是行行出狀元。你能想象嗎?我前段時間請了一個收納師到家里來幫我做收納工作,一天居然要5萬元,這個收入要遠超大部分清華北大畢業(yè)的學生了吧……”
“我們要接受孩子的平庸,因為我自己也很平庸……”
這些話本身完全沒有任何問題,非常祥和,非常正確。但那天晚上,我實在沒忍住,直接懟了一句:
“你們說的理論上都對,但被你們一說,我咋這么不信呢?”
“你們一個孩子上北大,然后告訴我其實孩子不上高中也沒問題,要接受孩子的平庸;一個是著名作家,能拿得出5萬元請收納師來家里一次,然后告訴我你自己很平庸,所以也接受孩子的平庸……咱是不是對‘平庸’的定義不太一樣啊?”
他們都是我很尊敬的教育界同行,但是聽著他們風輕云淡地給自己貼“普通人”、“平庸”的標簽時,我真是有點坐不住――但凡能被邀請去參加這種數(shù)十萬人觀看的連麥直播的嘉賓,都是在這個行業(yè)里有點名頭的人吧,非說自己平庸,讓人情何以堪。
(當然,我相信他們是真心覺得自己其實很普通的,因為他們的能力擺在那兒,會覺得自己的成就其實都很稀松平常,就好像王健林真的覺得一個億是個小目標一樣。)
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網(wǎng)絡上非常火的一篇文章,文中的清華教授說,自己是個不戰(zhàn)而降的媽媽,自己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。
她還說自己的教育觀,就是要讓孩子認識自我、接納自我。
她說的每句話,都對。但是,卻依然引起大眾的激烈反應,為什么?!
口口聲聲說接受孩子平庸的父母,
大都有托底的實力
首先,這個媽媽自己的履歷就相當不普通,本科和碩士畢業(yè)于中國人民大學,博士畢業(yè)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,后進入清華工作。
這金牌履歷,足以秒殺95%的普通大眾。
其次,這個媽媽眼里的“普通人”女兒,上的小學是不普通的海淀重點小學――清華附小,而且如果不出意外,作為清華子弟,她可以直接升入“海淀六小強”之一的清華附中!
作為一個海淀爸爸,我深知“海淀六小強”的入學門檻有多高!一個普通孩子,想要小升初考上清華附中,需要參加各種競賽且拿到獎項,需要每個周末都扎在黃莊各個培訓班里埋頭苦讀,需要用六年不間斷的努力,才能爭取到一個名額。
你的孩子明明已經(jīng)躺贏了99%的普通孩子,你卻說自己已經(jīng)躺平去接受她的“普通”,難怪普通老百姓不買帳。
但這對這個教授來說,可能還真不是瞎話,而是妥妥的大實話。為啥呢?一是因為,以她的“標準”來看,孩子的確已經(jīng)算是普通了,畢竟她的起點高,無形中把“普通孩子”的標準抬高了,自己卻不自知;另一方面是,她也的確能接受孩子是個“普通人”,因為人家有這個實力啊!
孩子想開個奶茶店,父母提供啟動資金、找人脈一起經(jīng)營。哪怕娃失敗了,也可以重返學校讀個碩士、博士,照樣活得風生水起。
當年,高曉松考上清華說要搞音樂,還要靠賣唱養(yǎng)活自己。結果兩天掙到5毛錢也沒餓著自己,因為他一個電話,家里就派車來接,還準備了一大桌菜。
退學后連個本科畢業(yè)證都沒有的他,直接進入亞洲電視藝術中心做實習編導,這背后沒有父母的人脈支持,能實現(xiàn)嗎?
反正我是不信!
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。說兒子“就是個小孩子”的大佬可以拿出幾個億,只為了讓兒子找一下投資經(jīng)驗;有錢人可以花幾百萬送成績一般的孩子進入常青藤盟校;有點資本的父母,孩子考不進常青藤盟校,那么只好“屈尊”上個美國排名前50-100的大學了,在他們眼里,這已經(jīng)很“普通”了……
發(fā)現(xiàn)沒,大多數(shù)愛把“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”這句話掛在嘴邊的父母,都有托底的實力。哪怕孩子真的一事無成,他們也有被啃老的資格。但是,忙于養(yǎng)家糊口的普通人,你真的有這樣的實力嗎?
改變能改變的,接受不能改變的
在爭論時,有個育兒大V說:我們要無條件接納孩子,上不了高中又怎么樣呢……
我說:
我完全贊成。但是無條件接納孩子不代表我們就躺平了,孩子上不上高中都無所謂了。有一句話,叫“改變我所能改變的,接受我不能改變的,并愿上天賜予我分辨這二者的智慧”。
如果孩子已經(jīng)在中考中沒考好,只能上職高,那這個時候,家長就不應該打罵孩子,因為這完全沒有用。
只能接受這個現(xiàn)實,并積極和孩子溝通,尋找下一步的最優(yōu)解。比如孩子喜歡做飯,那是不是可以學個烹飪;孩子動手能力強,又喜歡車,是不是可以學個汽修……
這個是無條件的接納――不管你考得怎樣,你都是我的孩子,我要給你無條件的支持,讓你知道父母是你的后盾,家是你的港灣。
但如果你的孩子現(xiàn)在才上小學,你這時候就抱著“上不上高中無所謂”的態(tài)度,不覺得有點早了嗎?明明這個時候,你可以改變很多東西。
你還有充裕的時間去培養(yǎng)孩子的學習習慣、閱讀習慣,提升他的學習能力,盡可能地幫他打好基礎。盡己所能,改變能改變的,讓孩子有更大的幾率上高中,這才是父母應有的態(tài)度吧!
說了這么多,我想就此打住。怕再說下去,會說出不正確的大實話。
總而言之,別一聽某個大佬說“接受娃是個普通人”就心安理得地躺平,而是應該始終保持清醒:該學的東西還是一點都不能落。
下一次,聽到某個大佬大談特談“接受孩子的平庸”時,先回答兩個問題:
他自己真的是普通人嗎?
他的孩子真的很平庸嗎?
如果不是,那就千萬別當真。所謂的“接受孩子的平庸”這句話,說出來輕飄飄,但若只是簡單粗暴地去理解、認同,孩子為此要付出的代價或許會很沉重。
我們擁護雙減政策的初心,我們反對不顧孩子身心健康、過度雞娃的行為,我們也希望停止內卷和惡意競爭,我們渴望一個更公平、更開放的教育環(huán)境。
但是在擁護政策的同時,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。沒錢沒背景的普通家長,最明智的選擇就是牢牢抓住語數(shù)外這根定海神針,不要在中考被分流走,別一失足成千古恨。作為一個爸爸,我真的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讀職高,至少目前不行。
順自然也好、靜待花開也罷,都不是兩手一攤的不作為,而應該是竭盡所能之后的不強求。容許自己,保持適度的焦慮,躺平不可取,只有持續(xù)奮斗才能創(chuàng)造出無限可能。
掃一掃加好友